
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运河“长出”新韵味
来源:人民日报记者 邵玉姿 发布时间:2025-03-19 09:50
循着灯光投射出的光影,遍览大运河流经省份的非遗展项……河北省沧州市,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,一堂“运河文化”研学课堂正在开讲。
来到二层展厅,登上木船坐定,船头的巨幅3D投影开始放映:从浙江杭州,一路向北,运河两岸的美景、地标建筑映入眼帘。
“通过研学,我了解了大运河沿岸的风土和文化,之后要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。”沧州市北环路小学学生秦文汐说。
2024年,沧州实施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改造提升,新增29项非遗项目、7处互动体验区、15处多媒体设施,不断提升展览的互动感和趣味性。依托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,沧州打造精品研学课程,2024年接待全市中小学生超2万人次。
来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看表演,到园博园内赏美景……不只展示馆,沧州还打造了不少项目,串联起大运河两岸的美景,带动运河文化的传承。
“沧州将继续坚持保护第一,统筹做好沿线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,坚持文旅融合,让运河文旅更具烟火气、场景感。”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晋说。
【点评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文理学院教授 万建中:
非遗系统性保护将非遗保护视为有机整体,涉及非遗所处环境、构成要素及结构形态,强调保护的一体化与完整性。非遗根植于一定的生存环境,依赖人的创造力和代际传承的社会机制。可见,非遗本质上就是系统性的,唯有系统性保护,非遗的发展才可持续。